最近这几周是不是天天都能够看到裁员的新闻呢?
比如:爱奇艺被曝出裁员 30% ,有的部门最高裁员比例达到 50% 左右;
比如:蘑菇街技术部门裁员 80%,只留 30 个左右的技术人员;
就在昨天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MEG)被曝裁员,有人说:“此次裁员为小规模调整”,但是也有百度的内部人士说:此次裁员绝非 “小规模”,甚至不少人直言 “以往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裁员”。
结合多位 MEG 员工和百度员工的信息,此次裁员的大致情况是:
1、百度将商业化提为业务的首要目标,花钱多、商业化能力(效果)越差的业务裁员越多,核心目标是在商业化能力弱的业务上节约人力成本,预算收缩。
2、游戏部门 300 多人几乎全部被裁,直播业务被裁员 90%,即使是商业化能力较好的财经垂类直播,也有人被裁掉;教育等业务也有裁员,具体比例不详。不排除 MEG 其他业务还有继续裁员的可能。
3、在内部传了一年多要离职后,百度副总裁、移动生态用户增长部总负责人、互动文娱平台总负责人曹晓冬的确要从百度离开。曹晓冬是百度的老兵,今年 2 月百度在完成对 YY 的收购后,他被任命为 YY 的负责人。为此还为他在广州设立了一间办公室。此外,他还负责百度的直播、好看视频等产品和业务。
那我们从这些裁员事件当中能看到什么呢?又能学到什么呢?
正好前几天有个读者问我,如何看待蘑菇街裁员的事情?借此机会,我就跟大家好好唠一唠吧。
不管是最近的爱奇艺大裁员,还是蘑菇街的大裁员,还是今天被爆出的百度直播业务大裁员,其实本质上很好理解。
就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决定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布局已经完成,进入了成熟期,甚至是稳定期,各个互联网大厂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形成的业务已经刻进了自己公司的基因里,其他厂也攻不进来了,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进入用户存量市场阶段,各个大厂之间的壁垒已经形成,就像是直播业务,肯定干不过抖音和快手了,用户习惯已经形成。
尤其是,在用户存量市场阶段,当用户习惯成为企业或者行业壁垒,再简单的靠大量的资本运作,烧钱补贴去获取用户已经不现实了,一是: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了,早就熟悉这种套路了;二是:没有增量用户,存量用户的习惯也已经很难改变。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滴滴被曝出这么大的事情,被国家查,现在都半年多了,不允许用户注册,也不允许下载了,其他打车业务还是没有对滴滴形成任何影响啊,高德打车,美团打车也没啥进展啊,在存量市场下,给机会,都无法争夺用户了。
所以,这些大厂已经从投融资,资本运作,烧钱补贴以金钱换发展的阶段转入到精细化运营的提高利润的阶段,以前不挣钱的业务,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业务势必都要被裁掉,专心进入到了提供运营和服务,以体验和服务换利润的阶段了。
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前一段时间各大互联网大厂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了吗?
财报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统一特点:各大互联网厂商,广告业务的营收都在下降,没有一个同比增长的。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大家都没钱去做广告了,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更大的一方面就是:在用户存量的市场前提下,获客成本太高了,用户习惯固定了,广告对用户的影响在减小。在没有增量的前提下,怎么办?未来只能去靠体验,服务去换取高额利润了。
这就是为什么爱奇艺会员要涨价,芒果会员好像也在涨价了。
所以,我结合最近的情况,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部门,是一个边缘部门或者不挣钱,甚至赔钱的部门,大家要及时跳出来了,有机会转岗,赶紧转岗,没机会转岗赶紧给自己准备后路吧,否则被裁员是迟早的事。
别天天只关注技术,赶紧去了解一下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盈利情况吧,这决定你的前途。
昨天看到一个朋友,公司三个月没发工资了,没有及时止损,昨天找老板谈,没啥办法,公司就是没钱,老板说仲裁也没钱,只能有钱了,一点一点的还。
所以,一旦公司没钱发工资了,应该要及时止损啊,赶紧走,呆的越久,可能就越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了。